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清华大学周鹏教授来院谈“儿童早期语言与认知发展对智能研究的启发”

日期:2019-12-09

作者:

审核人:

浏览次数:

本网讯  2019年12月6日,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鹏受邀为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师生作了题为“儿童早期语言与认知发展对智能研究的启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吴庄教授主持,何晓炜教授、马志刚教授、陈哲博士,以及来自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和文科基地的硕士生、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说明: D:\李子丹\新闻和照片\2019\12.6周鹏讲座\DSC09552.JPG

清华大学外文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鹏

 

 

 

周鹏首先围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展开讨论,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婴儿学习的巨大差异:人工智能对数据的输入要求较高,需要规整的数据类型和清晰的范式;婴儿面对嘈杂无序的外部环境,只需少量的数据和概念输入就能获取新的知识。随后,周鹏阐述了婴儿的学习模式。他指出,婴儿学习是通过“建模+社会学习”的方式实现的。研究表明,婴儿可以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建立某种假设,再通过新的数据不断检验自己的假设,从而构建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模型。此外,婴儿能通过模仿进行社会学习。研究显示9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开始模仿大人学习新的技能。目前,人工智能研究开始逐渐将婴儿的学习方式融合到机器学习中去。

周鹏随后谈论了语言学习中的柏拉图问题,即婴儿如何在有限的输入条件下,在短时间内习得如此多的语言知识?他认为,研究这一问题的焦点应放在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上。语言本质上是一个生物系统,儿童语言发展是内在的语言生物机制(先天结构)与外在的语言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正因为内在语言机制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产出和理解无穷尽的层级构造和表达。所以UG(普遍语法)本质上也应归结到基因的构造。

周鹏在讲座中重点提到了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问题,他表示,许多行为实验的结果表明儿童三岁左右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语言的核心特征和操作手段。他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关键期进行解释,有一种假设认为:大脑中灰质的减少和白质的增加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存在紧密的关联;另一种猜测是:在神经元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年龄的增加,髓鞘化越来越大。髓鞘化的过程与语言理解速度和准确性是相关联的。也探讨了核心句法加工与大脑弓状束的关系,以及大脑白质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存在的可能性。

最后,周鹏总结道,语言作为生物机制,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即由韵律突破进入句法再到语义的总体过程,韵律是激活先天的结构(initial state)的关键因素。他表示,儿童语言习得研究能够给人工智能、老年智能衰退、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带来启发。


说明: D:\李子丹\新闻和照片\2019\12.6周鹏讲座\DSC09559.JPG

讲座现场

 

 

 

周鹏旁征博引,言辞幽默,现场气氛活跃。讲座结束后,周鹏与在场师生进了学术探讨和交流。

  • 广外官微

  •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 © 2024 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Baidu
sogou